Quantcast
Channel: 清月仙客顺口溜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6

茶禅诗系列之五——柳宗元茶诗禅道

$
0
0



        茶禅诗系列之——柳宗元茶诗禅道

      ——仙客读柳宗元茶禅诗乱弹顺口溜151128C/C060-091

 

柳宗元于公元805年(永贞元年)冬贬至永州,至则无处可居,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寺,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。重巽赠以新茶,柳宗元作诗回赠,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事情。观此诗,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,又新茶当采于春天。

 

一、先欣赏原文:

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·酬之以诗

——柳宗元

芳丛翳湘竹,零露凝清华。复此雪山客,晨朝掇灵芽。

蒸烟俯石濑,咫尺凌丹崖。圆方丽奇色,圭璧无纤瑕。

呼儿爨金鼎,馀馥延幽遐。涤虑发真照,还源荡昏邪。

犹同甘露饭,佛事薰毗耶。咄此蓬瀛侣,无乃贵流霞。

 

   二、仙客解读分四段作顺口溜四首

1、原文

芳丛翳湘竹,零露凝清华。复此雪山客,晨朝掇灵芽。






 

1-1【仙客解读仿临江仙——XKC060

湘妃碧竹青翠林,掩隐茶树丛丛。

迷人景色芳香浓。

叶上凝玉露,清华无限中。

赏识天物须高僧,道高茶道亦精。

清晨茶芽水灵灵。

带露早采回,好茶原料成。

 

2、原文

蒸烟俯石濑,咫尺凌丹崖。圆方丽奇色,圭璧无纤瑕。

 













 

2-1【仙客解读仿临江仙——XKC061

石涧山泉水流急,晨雾蒸腾而升。

采茶之处近崖顶。

相差就咫尺,可把山崖凌。

盛茶器具有圆方,美丽精巧堪称。

好茶品质天然成。

如圭如璧贵,美玉无瑕生。

 

3、原文

呼儿爨金鼎,馀馥延幽遐。涤虑发真照,还源荡昏邪。











 

3-1【仙客解读仿临江仙——XKC062

如此好茶天下珍,且搬金鼎来烹。

一煮香气生层层。

飘散到远方,闻到赞芳馨。

茶香催使灵魂净,天然本性复生。

茶道禅道原理通。

荡去心昏邪,顿觉人轻灵。

 

4、原文

犹同甘露饭,佛事薰毗耶。咄此蓬瀛侣,无乃贵流霞。

 















 

4-1【仙客解读仿临江仙——XKC063

味似如来甘露饭,可为普渡众生。

一下熏香毗耶城。

佛法布天下,只要人心诚。

如此好茶世间少,呈送仙客相称。

共赴蓬瀛一起评。

谁道流霞好,不如此茶灵。

 

   三、注释与仙客助读顺口溜28首

 

1、巽(xùn)上人:永州龙兴寺僧人重巽。上人,佛教中对有智、德、善行者的称呼,后用作对僧人的尊称。见赠:相赠,这里是送给我的意思。酬:答谢,回报。

 

5-1【仙客助读——XKC064

重巽乃高人,熟知茶道真。掇采凌露芽,制茶功夫深。

茶香胜甘露,烹饮能静心。先寄友人品,茶诗万世存。

 

2、芳丛:这里指芳香的茶树丛。翳(yì意):遮蔽,掩覆。湘竹:湘妃竹,斑竹。

 

6-1【仙客助读——XKC065

湘妃竹,林深深,林下茶树芳香生。

天然茶叶原料精,采制名茶始可成。

 

3、零:落下,降下。

4、清华:清亮的光华。这儿指清莹的水滴。

清华,指清高显贵的人;景物清秀美丽。见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 王褒 地胄清华。”

 

7-1【仙客助读咏清华——XKC066

水木清华景色美,词藻清华文章贵。

门第高显职清华,应修学术不荒废。

空气清新聚清华,沐浴其中应陶醉。

红纷美人愁未散,清华公子笑相会。

 

4-1.清丽华美。多指文章。 北齐 颜之推 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吾见世人,至无才思,自谓清华,流布丑拙,亦以众矣。”《北史·魏长贤传》:“博涉经史,词藻清华。” 王闿运 《郭新楷传》:“年未弱冠,便有清华之望。”

 

4-2.谓门第或职位清高显贵。 唐 蒋防 《霍小玉传》:“生门族清华,少有才思,丽词佳句,时谓无双。”《天雨花》第十八回:“翰林本是清华职,岂堪日夜宿娼门。” 彭芬 《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》:“ 颜雍耆 以翰林院编修晋侍讲衔,职任清华,究心经世学术。”

 

4-3.指清高显贵的人。《南史·到撝传》:“ 晏 先为国常侍,转员外散骑郎,此二职清华所不为。”

 

4-4.指景物清秀美丽。 晋 谢混 《游西池》诗:“景昃鸣禽集,水木湛清华。”《宋书·隐逸传论》:“巖壑闲远,水石清华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只见碧天如洗,半轮明月,分外清华。” 郁达夫 《温泉》诗:“温泉水竹两清华,水势悠悠竹势斜。”

 

4-5.指清新之气。 宋苏辙 《贺赵少保启》:“优游空寂,有以知万物之轻;呼吸清华,有以期百年之寿。”

 

4-6.清秀美韶。 唐 曹唐 《萧史携弄玉上升》诗:“红纷美人愁未散,清华公子笑相邀。”《明诗纪事戊签》卷十八引 清 钱谦益 《列朝诗集》:“江山妍淑,仕女清华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大家围着一看,只见状元清华风采;榜眼凝重安详。”

 

5、复:又,再,更。雪山客。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。

 

8-1【仙客助读咏雪山客——XKC067

天山有剑客,雪山有佛祖。一个练功夫,一个修普渡。

 

6、掇(duō):拾取,采摘。灵芽:珍异的茶叶嫩芽。灵,神异的,美妙的。

 

9-1【仙客助读咏掇——XKC068

清泉唱吟吟,幽涧竹林生。晨昏雾蒸腾,袅袅润茶精。

清华聚一身,芽嫩水灵灵。清晨带露掇,精制名茶成。

 

7、蒸烟:上升的云气。

 

10-1【仙客助读咏蒸烟——XKC068

仙山钟灵秀,蒸烟晨暮后。水木皆清华,茶芽沐浴透。

好茶先原料,制作功夫够。更兼讲茶道,茶禅洗尘垢。

 

8、濑(lai赖):湍急的水流。

 

11-1【仙客助读咏石濑——XKC069

石濑兮浅浅,杂树兮生

鸣泉兮泻下,兮翩翩。

濑同看千顷碧,清流轻浅丹青画。

天子呼唤不上来,跣足亲水我天下

 

石濑

8-1.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"石濑兮浅浅,飞龙兮翩翩。" 王逸 补注:"濑,湍也。"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"东驰土山兮,北揭石濑。" 唐 陈子昂 《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》诗:"岩庭交杂树,石濑泻鸣泉。"

8-2.犹石潭。 明 徐弘祖 《徐霞客游记·游九鲤湖日记》:"返祠,往蓬莱石 ,跣足步涧中。石濑平旷,清流轻浅,十洲三岛,竟褰衣而涉也。" 清 唐孙华 《挽朱立云》诗之一:"石濑同看千顷碧,磵牕闲写数峯青。"

 

9咫尺:距离很近。咫,古代八寸。凌:在……上方,覆压。丹崖:赭红色的山崖。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,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藻。

 

12-1【仙客助读咏咫尺丹崖——XKC070

咫尺凌丹崖,朝阳映嫩芽。轻灵身影晃,高僧来采茶。

天地有精华,孕育茶生花。早春凌露掇,佳茗胜万家。

 

10、圆方:圆形的和方形的。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。丽:附着,附有。

 

13-1【仙客助读咏茶篮——XKC071

竹篮竹篓有圆方,背在肩上挎在腰。

石岩上下轻盈跳,摘得满筐嫩茶梢。

 

11、圭(guī)璧:“圭”亦作“珪”。古代祭祀、朝会用玉器。古为瑞信之物。于六寸璧上,琢出一圭,长五寸。郑玄注引郑司农云:“以圭璧见于王。” 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:圭璧五寸,以祀日月星辰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亲执圭璧,恭祀天地。明 陈继儒《大司马节寰袁公(袁可立)家庙记》:“鼎彝俅,迎神圭璧收。”

 

   14-1【仙客助读咏圭璧之一——XKC072

    六寸长玉璧,琢出五寸圭

礼神圭璧出,礼毕就收回。

 

   11-1  圭璧古代帝王、诸侯祭祀或朝聘时所用的一种玉器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靡神不举,靡爱斯牲。圭璧既卒,宁莫我听。” 朱熹 集传:“圭璧,礼神之玉也。” 明 唐顺之 《送人上陵作》诗:“恭将圭璧朝羣帝,遥奉馨香荐五陵 。”

 

11-2 泛指贵重的玉器。《新唐书·陈子昂传赞》:“ 子昂乃以王者之术勉之,卒为妇人讪侮不用,可谓荐圭璧於房闼,以脂泽污漫之也。”《隶续·米巫祭酒张普题字》:“此碑字画放纵欹斜,略无典则,乃群小所书。以同时石刻杂之,如瓦砾之在圭璧中也。” 清 刘大櫆 《张俊生时文序》:“今之时文,号称经义,以余观之,如栖羣蝇於圭璧之上,有玷污而无洗濯。

 

14-2【仙客助读咏圭璧之二——XKC073

多少时文号经典,实乃群蝇附圭璧。

到处剽窃拼堆成,毫无半点创新意。

 

11-3 圭璧,诗中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。

 

    14-3【仙客助读咏茶如圭璧——XKC074

茶如圭璧无纤瑕,吸取天地之精华。

人间难得此金芽,制得好茶岂不夸。

 

   12、爨(cuàn):炊,借指灶。这儿指煎煮茶水。

 

   15-1【仙客助读咏爨——XKC075】

   烧火做饭古称,借指柴灶有诗传

   客传萧寒不烟,诗中可以见一斑。

 

   13、金鼎:华贵的炊具。金,黄金,喻华贵。鼎,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,多为礼器。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,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。

 

16-1 【仙客助读咏金鼎——XKC076】

好茶需配好茶具,搬出金鼎添情趣。

急唤家人金鼎,烹出浓香才不负。

 

   14、馀馥(fù):留下的香气。馀,剩下的,残留的。延:延伸开来,扩散。幽遐:幽深遥远的地方。遐,远。

 

17-1 【仙客助读咏茶香——XKC077】

佳茗香气浓,揭盖满屋中。

馀馥随风散,飘远有影踪。

 

   15、涤(dí)虑:净化心灵。涤,清洗。虑,心思,精神。发:流露,显现出来。真照:真相,本性。照,人物的肖像图影。

 

18-1 【仙客助读咏茶之涤虑——XKC078】

好茶使人静,更能净心灵。

本性得洗涤,禅道茶道并。

 

   16、还源:回到本源,回复本性。源,水的源头,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。荡:清除,冲洗干净。昏:昏沉,神志不清。邪:邪气,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。

 

   19-1 【仙客助读咏茶能还源荡昏邪——XKC079

   茶催迷悟转清醒,荡去尘埃还本性。

   不使昏邪心里留,豁然大明归禅境。

   

    还源

16-1.返归本源。《宋书·乐志一》:"曲全者禄厚,艺敏者位优,利以动之,则人思自劝,风以靡之,可不训自革,反本还源,庶可跂踵。"

 

19-2 【仙客助读咏还源之一——XKC080

返归本源在于心,心有羁绊桎楛深。

舍得放下就觉悟,天外有天又归真。

 

16-2.佛教语。由迷误而转入醒悟。 南朝·陈·徐陵 《东阳双林傅大士碑》:"时还乡党,化度乡亲,俱识还源,并知回向。" 

 

19-3 【仙客助读咏还源之二——XKC081

佛法无边渡众人,还原本心不昏沉。

心静方能修好身,茶能安静不走神。

 

17、甘露饭:佛祖如来的斋饭,味如甘露一样香甜。语出《维摩诘所说经》。

 

20-1 【仙客助读咏甘露饭——XKC082

佛祖如来斋饭,佛经所载广流传。

味如甘露香甜,救苦挥洒到人间

 

   18、佛事:佛教徒供奉佛祖的法事。这儿指佛祖如来化缘来的斋饭,即上面所说的甘露饭。

 

21-1 【仙客助读咏佛事——XKC083

佛事有仪式,遵从心必至。

佛渡有心人,常常念六字。

 

    19、毗耶 

    19-1、佛教语。梵语的译音。又译作"毗耶离"、"毘舍离"、"吠舍离"。古印度城名。《维摩经》说, 维摩诘 (意译净名) 居士住毗耶城 (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)。 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,维摩诘称病不去。 释迦派文殊师利前往问疾。文殊师利问维摩诘 :"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?" 维摩诘默然不对。文殊师利叹曰:"乃至无有文字语言,是真入不二法门"。古代诗文中,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。 南朝 齐 王屮 《头陀寺碑文》:"掩室摩竭 ,用启息言之津;杜口毗邪,以通得意之路。" 唐 陆龟蒙 《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》诗:"欲入毘耶问,无人敌浄名 。" 宋 张孝祥 《踏莎行》词:"故人相见尤堪喜,山阴乘兴不须回。 毗耶问疾难为对。"

 

 22-1 【仙客助读咏毗耶之一——XKC084

     欲入毗耶城去问,不二法门默无文。

     天下无人敌浄名,无言无字须费神。

 

19-2、指维摩诘菩萨 。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、善说佛理之人。 唐 贾岛 《和孟逸人林下道情》:"陋巷贫无闷,毗耶疾未调。" 清 钱谦益 《赠胡泌水》诗:"谈天欲杜毘耶口,午夜燃灯礼浄名 。" 清 姚鼐《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》诗:"巵言聊一放,闭口终毘耶 。"

 

22-2 【仙客助读咏毗耶之二——XKC085

世人要学毗耶法,午夜燃灯静修禅。

只要功夫下得深,开悟总该有那天。

 

19-3、指《维摩经》。 宋 王安石 《北窗》诗:"北窗枕上春风暖,谩读毗耶数卷书。"

 

22-3 【仙客助读咏毗耶之——XKC086

静心修禅不容易,几度春秋几度寒。

闲则谩读毗耶书,忙就思考佛法天

 

20、咄此蓬瀛侣

20-1咄(duō):叹词,犹啧,表示惊诧赞叹。这儿用作动词,意思是对……发出赞叹声。蓬瀛侣:仙客的友伴。这里指香茶,如同修行者的友伴,为寺观所常备。蓬瀛,二座仙岛名,即蓬莱和瀛洲。

 

23-1 【仙客助读茶禅一味——XKC087

修禅品茶两相助,静心佛理方可悟。

清香好茶一杯入,阿弥陀佛随口出。

 

   20-2蓬瀛蓬莱和瀛洲都是神山名,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。亦泛指仙境。晋 葛洪 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﹝得道之士﹞或委华驷而辔蛟龙,或弃神州而宅蓬瀛 。” 唐 许敬宗 《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》诗:“幽人蹈箕颍 ,方士访蓬瀛。” 明 唐顺之 《送王侍读赴南都》诗:“此去周南异留滞,看君到处即蓬瀛 。”

 

    23-2 【仙客助读宅蓬瀛——XKC088

弃神州宅蓬瀛,方士几人不愿行。

幽人尚且蹈箕颍,得到多为苦行僧。

 

   21、无乃贵流霞。无乃:或许,恐怕。贵:比较用法,即比……更珍贵。流霞:流动的红色云彩,后用作仙酒名。语出《论衡·道虚》。

    流霞

    21-1. 亦作“ 流瑕 ”、“ 流赮 ”。浮动的彩云。

①《文选·扬雄》:“吸清云之流瑕兮,饮若木之露英。”②李善注:“‘霞’与‘瑕’古字通。”③《旧唐书·刘洎传》:“综宝思於天文,则长河韬映;摛玉字於仙札,则流霞成彩。”④明·刘基《朱鹭》诗:“朱鹭来,赩流赮,饮赤水,食丹砂。”⑤刘半农《晓》诗:“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?是地上的池沼?丘陵?草木?是流霞?辨别不出。”

 

24-1 【仙客助读咏流霞之一——XKC089

流霞成彩虹,映照眼前红。

风雨一过后,另外天一重。

 

    21-2. 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。

①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(项曼都)曰:‘有仙人数人,将我上天,离月数里而止……口饥欲食,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,每饮一杯,数月不饥。’”②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安得悬虚空湌,咀流霞,而使之不居乎地,不食乎谷哉?”③唐·颜荛《戏张道人不饮酒》诗:“吾师不饮人间酒,应待流霞即举杯。”

 

24-2 【仙客助读咏流霞之二——XKC090

我欲上天揽明月,讨饮流霞解饥渴。

人间何处有琼液,遍访名山也难得。

 

21-3. 泛指美酒。

①北周·庾信《卫王赠桑落酒奉答》诗:“愁人坐狭邪,喜得送流霞。”②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叙饮》:“雪花酿流霞满壶,烹葵韭香浮朝露。”

 

24-3 【仙客助读咏流霞之三——XKC091

流霞满壶一饮三杯又何妨。

人生得意须尽欢,醒来修禅再补偿。

 

   四、原诗参考译文

 

   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,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。

   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,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。

    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,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。

    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,色泽绝非一般,茶叶品质如圭如璧,真是美玉无瑕。

    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,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。

    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,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。

    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,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。

    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,谁不惊叹,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。

 

    五、赏析

 

柳宗元于公元前805年(永贞元年)冬贬至永州,至则无处可居,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寺,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。重巽赠以新茶,柳宗元作诗回赠,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事情。观此诗,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,又新茶当采于春天,王国安先生《柳宗元诗笺释》认为此诗作于公元前807年(元和二年)春,可从茶叶的品质好坏,直接与茶树的种类、采摘的时间、当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。茶树喜好阴凉湿润,刘禹锡《试茶歌》云:“阳崖阴岭各不同,未若竹下莓苔地”,可知古人认为竹下茶最佳。重巽所赠茶叶,正是所谓竹间茶。

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,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,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,“湘竹”二字既给茶叶赋予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,又照应到诗题“竹间”二字。富有经验的采茶者都知道,采茶时间最好是每年初春谷雨前后的新芽之时,若在清晨日出前带露采摘其品质更高。诗中第三四句说重巽亲自“晨朝掇芽”,表现出重巽深懂茶道,正合采茶之法。采茶的时间是否适当,对茶叶品质的好坏,也是至关重要的,所以诗中用一个“复”字。这个“复”字,乍读之下,很难理解和译出,其实是把奇特的竹间茶树和正确的采摘时间两方面联系起来。第三四句诗,既说明了茶叶品质美好的另一个原因,又与诗题中“自采新茶”四字相照应。茶叶又以高山云雾茶为佳,诗中第五六句诗所说的“蒸烟”和“丹崖”,正是指明了云雾和高山这两点,表明了茶叶品质上乘。第七句是说盛装茶叶的器具其形状之美,色泽之奇之特,间接衬托出了这茶叶的名贵与稀罕。第八句则是用典故比喻,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。

诗歌的第二部分是惊赞茶叶香气的奇妙。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。第十句,“馀馥”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,而是久留不散。“延”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,“幽遐”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很远的地方。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。喝了好茶,可以提神、祛秽,诗中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,就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说的。“荡昏”,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困倦,可以提神。“荡邪”,就是除秽。“涤虑”,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,去掉昏惑和邪气,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醒。这样,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,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。然而柳宗元则从心理角度加以发挥,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。“涤虑发真照”,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,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。“还源荡昏邪”,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,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,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。可见,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,这么立意构思,就非常巧妙深刻,富有诗意。正因为这茶香不仅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,还能有益于人的精神的健康,使人脱俗,所以才是最为神妙的珍异的上品。也正因为这茶叶具有这样的神奇功效,所以下面柳宗元连用佛教道教中的两种神奇的故事来加以比较。佛祖如来的甘露饭,香气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,其实是说佛法广大,教化感人,使人皈依正道。道家仙客所饮流霞仙酒,使人数月不饥,其实是丹药神力,使人清心寡欲,不贪不痴,修成仙体。它们同为食物,都具有神奇功效,所以柳宗元用它们来与茶叶相比。不过,柳宗元自己更为信佛,而且斋饭、茶叶易得,流霞难求,所以诗中要说香茶“犹同”甘露饭,而“贵”于流霞。

对这珍贵的名茶,柳宗元自然十分赞赏和珍视,但是既为其物,更为其人,因为这是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的第一位友人所赠,且为亲手所采,关爱殷切,情意殷深,使困窘中的柳宗元倍感精神上的慰藉和友情的可贵。赞美茶叶,其实更是赞美友人的情谊。所以柳宗元要用“金鼎”烹茶,要以自作新诗回赠,更要从精神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,这既为共勉,也为自励。

        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6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