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黄杨 花卉欣赏 顺口溜(仿陋室铭)
大叶黄杨 花卉观赏 顺口溜
——仙客20150613P/615C
仿陋室铭——咏大叶黄杨616C
大叶黄杨,绿篱花墙。
极耐修剪,萌发易长。
净化空气,抗性很强。
四季叶常绿,灌木树开张。
树枝密密生,小枝四棱状。
花开绿白色,可观赏。
有密集之花朵,成聚伞之开放。
整成大球体,美观又大方。
仙客曰:值得推广。
大叶黄杨
大叶黄杨(学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.),又称冬青卫矛,灌木,高可达3米;小枝四棱,具细微皱突。叶革质,有光泽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3-5厘米,宽2-3厘米,先端圆阔或急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有浅细钝齿;叶柄长约1厘米。花期6-7月,果熟期9-10月。最先于日本发现,引入栽培,观赏或做绿篱,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。
中文学名大叶黄杨
拉丁学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.
别称:冬青卫矛、正木、扶芳树、四季青、七里香、日本卫矛
黄杨科黄杨属
分布区域温带,亚热带,分布于中国中部及北部各省
1形态特征
灌木或小乔木,高0.6-2.2米,胸径5厘米;小枝四棱形(或在末梢的小枝亚圆柱形,具钝棱和纵沟),光滑、无毛。
叶革质或薄革质,卵形、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,长4-8厘米,宽1.5-3厘米(稀披针形,长达9厘米,或菱状卵形,宽达4厘米),先端渐尖,顶钝或锐,基部楔形或急尖,边缘下曲,叶面光亮,中脉在两面均凸出,侧脉多条,与中脉成40-50度角,通常两面均明显,仅叶面中脉基部及叶柄被微细毛,其余均无毛;叶柄长2-3毫米。
花序腋生,花序轴长5-7毫米,有短柔毛或近无毛;苞片阔卵形,先端急尖,背面基部被毛,边缘狭干膜质;雄花:8-10朵,花梗长约0.8毫米,外萼片阔卵形,长约2毫米,内萼片圆形,长2-2.5毫米,背面均无毛,雄蕊连花药长约6毫米,不育雌蕊高约1毫米,雌花:萼片卵状椭圆形,长约3毫米,无毛;子房长2-2.5毫米,花柱直立,长约2.5毫米,先端微弯曲,柱头倒心形,下延达花柱的1/3处。
蒴果近球形,长6-7毫米,宿存花柱长约5毫米,斜向挺出。
2生长习性
大叶黄杨喜光,稍耐阴,有一定的耐寒力,在淮河流域可露地自然越冬,华北地区需保护越冬,在东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作盆栽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在微酸、微碱土壤中均能生长,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迅速,分枝也多。
3分布情况
产于贵州西南部(镇宁、罗甸)、广西东北部(临桂、灌阳)、广东西北部(连县一带)、湖南南部(宜章)、江西南部(安远、会昌)。
4品种分类
常见的栽培品种有以下4种:
金心大叶黄杨(Awens):干皮灰褐色,小枝和叶柄均为淡黄色,叶片中央呈金黄色。
银边大叶黄杨(Albo-marginatus):叶柄和小枝呈白绿或灰色,叶片边缘具很狭的银白色条带。
金边大叶黄杨(Ovatus Aureus):叶缘金黄色
北海道黄杨(新品种):顶端钝圆,主要特点为顶梢粗壮,顶端优势明显,主干明显,单干直上,表现出优良的乔木特性,生长较快,年高生长量可达70-170厘米,平均生长量约为70厘米,5年生苗可达3米以上。冬季整个树冠仍保持绿色,耐寒、抗旱,成树能忍受-23.9℃的低温。引自日本北海道,适合在中国华北、西北及以南地区栽植。
5主要价值
园林绿化
大叶黄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,可栽植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,也可单株栽植在花境内,将它们整成低矮的巨大球体,相当美观,更适合用于规则式的对称配植。
经济价值
木材细腻质坚,色泽洁白,不易断裂,是制作筷子、棋子的上等木料。
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祛风湿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风湿痹痛;[5] 解毒消肿 。主疮疡肿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克。

